您的位置:首頁 > 相關資訊 > 行業新聞
合同糾紛升級詐騙后,訴訟費用與賠償如何界定?
時間:2025-08-07 10:09:24 來源: 作者:
合同糾紛升級詐騙后,訴訟費用與賠償如何界定?
一、法律定性:民事糾紛與刑事詐騙的界限
根據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合同詐騙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合同糾紛與詐騙的核心區別在于主觀非法占有目的與客觀欺詐手段的認定。若行為人以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式誘使對方交付財物,且無實際履行能力或意圖,則可能構成合同詐騙罪。例如,甲以虛假工程項目騙取乙100萬元后失聯,即符合詐騙特征;而甲乙因貨物質量爭議引發的糾紛,則屬民事合同糾紛。
二、費用構成:刑事與民事程序的交叉影響
(一)刑事程序中的費用
刑事訴訟費用:根據《訴訟費用交納辦法》,合同詐騙案的刑事訴訟不收取案件受理費,但被害人可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實際損失。
律師費: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的若干意見》,詐騙案被害人主張的合理律師費,法院可酌情支持。
(二)民事賠償范圍
直接損失:包括已支付的合同款、利息(按LPR的1.5倍計算)及維權合理支出。
懲罰性賠償:若詐騙行為造成嚴重后果(如企業破產),法院可參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支持三倍賠償。
三、司法實踐中的計算規則
(一)訴訟時效
刑事追訴時效:根據《刑法》第87條,合同詐騙罪追訴期為:
數額較大(5萬元以上):5年
數額巨大(50萬元以上):10年
數額特別巨大(500萬元以上):20年
民事賠償時效:自知道或應知權利受損起3年,但刑事判決后可中斷時效。
(二)證據要求
刑事證據:需證明行為人虛構事實、無履行能力(如空殼公司流水、虛假合同)。
民事證據:需提供轉賬記錄、溝通記錄、損失證明(如審計報告)。
四、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張某訴李某合同詐騙案
案情:李某以偽造的土地使用權證與張某簽訂合作開發協議,騙取200萬元后轉移財產。
判決:
刑事部分:李某構成合同詐騙罪,判刑12年,罰金50萬元。
民事部分:張某獲賠本金200萬元、利息(LPR×1.5倍)及律師費15萬元。
啟示:刑事判決中的退賠令可直接作為民事執行依據,避免重復舉證。
五、實務操作建議
刑事控告時機:發現詐騙線索后立即報案,同步固定民事證據。
財產保全:申請訴前保全詐騙方財產,防止轉移。
仲裁與訴訟銜接:若已仲裁,可憑仲裁裁決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同時追究詐騙刑事責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關資訊
浩云動態RELATED
更多>>最新案例NEWS
更多>>2023-11-27
一般請律師打官司要多少錢?2024-10-25
遺產繼承紛爭:案例剖析與法律啟示2024-10-24
離婚財產分割中的遺產繼承權解析2024-08-06
工程合同糾紛法律解析案例:工程完工后對方以質量為由不付款2024-08-06
浩云律所助力企業破繭重生:成功代理廣告企業破產清算案2024-08-06
破產清算企業也有回旋余地?浩云律師助當事人成功破產重整保住資產